废水处理中降低COD的意义与低温蒸发器的应用优势
在废水处理领域,降低 COD(化学需氧量)是保障水环境安全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环节。COD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核心指标,其数值高低直接关系到水体生态、人类健康及工业生产的可持续性。从生态保护角度来看,若高COD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,水中微生物会疯狂分解有机物,消耗大量溶解氧。当水体溶解氧浓度低于 5mg/L 时,鱼类等水生生物便会出现呼吸困难,长期处于2mg/L 以下的缺氧环境中,水生生物会大规模死亡,进而打破水生态平衡,导致水体发黑、发臭,形成恶性循环。
从合规排放层面而言,我国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18918 - 2002)明确规定,COD排放标准因排放去向、行业和地区而异,工业废水常见一级A标准为50mg/L、二级标准为100mg/L。企业若无法实现COD达标排放,不仅会面临高额罚款,还可能被责令停产整改,严重影响生产经营。

COD排放标准的刚性约束,一方面通过明确数值要求倒逼企业升级处理技术,如低温蒸发器凭借高效浓缩能力,能快速将高COD废水降至达标水平;另一方面通过分级管控实现 “精准治污”,既避免过度治理增加企业负担,又防止排放失控破坏生态。
在 COD处理技术中,低温蒸发器凭借独特优势逐渐受到关注。传统蒸发技术通常需要将废水加热至100℃以上,能耗高且易导致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次污染。而低温蒸发器通过负压环境,将废水沸点降至40℃左右,在低温状态下实现水分蒸发与固液分离。这一过程不仅能耗较传统技术降低30% - 50%,还能有效保留废水中的有机物,便于后续回收利用或集中处理。同时,低温操作避免了高温对设备的腐蚀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,降低运维成本。对于高盐、高 COD的工业废水,如化工、电镀废水等,低温蒸发器能在去除水分的同时,实现COD的浓缩,大幅减少后续处理量,为企业节省处理成本。




















